警惕苜蓿中的玉米赤霉烯酮超标!

发布人:北京亚禾营养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18-09-26 文字:||

  近期,我公司技术服务专家在走访牧场时,发现很多牧场因牛奶中检出玉米赤霉醇而被乳品企业拒奶,给牧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引起拒奶的玉米赤霉醇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含有玉米赤霉醇的牛奶会被拒收?今天小编带大家简要了解一下玉米赤霉醇。
一、玉米赤霉醇及其危害

  玉米赤霉醇(zeranol,ZAL)又名“右环十四酮酚”,商品名为“畜大壮”,是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或ZEN)在动物体内的次生代谢还原产物,20世纪90年代曾作为畜禽养殖生长促进剂被广泛使用。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和黄曲霉毒素是常见的3 种霉菌毒素。
  1. 会造成奶牛营养不良、繁殖障碍、抵抗力下降和发病率提高等
  2. 可在动物体各种可食用组织及动物产品中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ZAL具有的雌激素类物质的生物活性会引起人体性激素机能紊乱及影响第二性征的正常发育等,并且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3. 残留物经动物体排出后,还可以通过饮水和食物造成环境污染以及二次污染。


  二、玉米赤霉醇的禁用
  1. 1998年欧盟禁止将玉米赤霉醇等激素类药物应用于畜禽养殖
  2. 2002年,中国农业部第193号公告明确规定玉米赤霉醇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所有可食动物不得检出。
  3. 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四批)》中明确将玉米赤霉醇列入非食用物质。


  三、玉米赤霉醇的来源
   在牧场实践中,大家普遍关注到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小麦、高粱等重要农作物上广泛存在,但是在发霉的苜蓿中同样存在玉米赤霉烯酮,且容易被大家忽视。奶牛采食后,在体内转化为玉米赤霉醇。

  1. 苜蓿收获后及时干燥处理,仓储期间防止回潮或被淋湿等而导致水分含量过高,进而霉变而产毒。
  2. 尽量减少苜蓿库存时间,缩短贮藏期,饲料霉变程度与储存时间呈正相关,尤其在春季和夏季霉菌等真菌高发期,一个星期往往就可产生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