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是奶牛最常用的粗饲料。全株玉米青贮已然是使用最多的原料,在奶牛养殖中是不可替代的粗饲料。青贮的制作工艺决定着营养价值和饲料成本,对奶牛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国内有很多牧场能做出优质的青贮,干物质及营养成分都非常好。但是也有很多牧场制作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一、青贮制作原理
青贮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活动和生物化学变化的过程。通过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的厌氧发酵,使原料中所含的糖分变为有机酸,主要是乳酸,借此提高酸度。当乳酸在青贮原料中积累到一定浓度,青贮原料中pH值降为4.2左右,微生物的活动被抑制,并防止原料中养分继续被微生物分解或消耗,从而能很好地将原料中的养分保存下来。乳酸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能,当青贮原料温度上升到50度时,乳酸菌也就停止了活动,发酵结束。
二、玉米收割时期
1、收割时机
青贮玉米的收割时机非常重要,收割过早会产生很多汁液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提高了成本,降低了青贮品质。收割过晚木质化程度高,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增加,有效营养成分降低,影响奶产量。其实,青贮玉米收割的最佳时期应该是蜡熟期,这时的青贮干物质能达到32-35%,玉米粒的乳线距离玉米粒顶部约三分之一。此外,还应该注意天气和贮量大小具体调整时间。
2、留茬长度
低于10cm容易掺入泥土,将致病梭菌带入。高于25cm,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建议使用15-20cm为宜。
3、粉碎长度
影响压实,影响糖分渗出和释放,从而影响青贮的品质。国外推荐值0.9-1.4cm,主要是根据干物质制定长度,干物质越高长度越短。国内建议控制在1-2cm为宜。过长不容易压实,籽粒粉碎率低,影响挑食。过短导致奶牛反刍减少,容易发生瘤胃酸中毒。
三、发酵阶段
1、有氧发酵
新鲜青贮原料在青贮窖中压实密封后,植物细胞并未立即死亡,在1~3d仍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质,直至青贮饲料内氧气消耗尽,呈厌氧状态时才停止呼吸。
在青贮开始时,附着在原料上的酵母菌、腐败菌、霉菌和醋酸菌等好气性微生物,利用植物细胞因受机械压榨而排出的富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液汁,迅速进行繁殖。腐败菌、霉菌等繁殖最为强烈,它使青贮料中蛋白质破坏,形成大量吲哚和气体以及少量醋酸等。好气性微生物活动结果以及植物细胞的呼吸,使得青贮原料间存在的少量氧气很快殆尽,形成厌氧环境。另外,植物细胞呼吸作用、酶氧化作用及微生物的活动还放出热量。厌氧和温暖的环境为乳酸菌发酵创造了条件。
如果青贮原料中氧气过多,植物呼吸时间过长,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会使原料内温度升高,有时高达60℃左右,因而削弱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竞争能力,使青贮饲料营养成分损失过多,青贮饲料品质下降。因此,青贮技术关键是尽可能缩短第一阶段时间,通过及时青贮和切短压紧密封好来减少呼吸作用和好气性有害微生物繁殖,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青贮饲料质量。
2、无氧发酵
厌氧条件及青贮原料中的其他条件形成后,乳酸菌迅速繁殖,形成大量乳酸。酸度增大,pH下降,促使腐败菌、酪酸菌等活动受抑停止,甚至绝迹。当pH值下降到4.2以下时,各种有害微生物都不能生存,就连乳酸链球菌的活动也受到抑制,只有乳酸杆菌存在。当pH为3时,乳酸杆菌也停止活动,乳酸发酵即基本结束。
3、稳定阶段
在此阶段青贮饲料内各种微生物停止活动,只有少量乳酸菌存在,营养物质不会再损失。在一般情况下,糖分含量较高的玉米、高梁等青贮后20~30d就可以进入稳定阶段,豆科牧草需3个月以上,若密封条件良好,青贮饲料可长久保存下去。
四、国内青贮饲料质量的评定标准评定标准
我国现行的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是1996年农业部下发的《青贮饲料质量评定标准》,该标准包括感官评定(生产现场)和化学评定(实验室)方法。
1、现场评定
青贮完成启用时,从青贮饲料的气味、颜色、质地等方面进行感观评定。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一些简单而直观的方法来判断青贮质量,如 p H 值、色泽、气味和质地等。具体评定标准见表 1-1、1-2。
① 色泽:优质的青贮饲料非常接近作物原先的颜色,若青贮前作物颜色为绿色,青贮后仍为绿色或黄色为最佳。青贮容器(或青贮堆)内的温度是影响青贮饲料色泽的主要因素。温度越低,青贮饲料便越接近于原来的颜色。对于禾本科牧草,温度高于 30℃,颜色变成深黄;当温度为 45℃~60℃,颜色近于棕色;超过 60℃,由于糖分焦化近乎黑色。
② 气味:品质优良的青贮通常具有轻微的酸味和水果香味,类似刚切开的面包和香烟味(由于存在乳酸所致)。陈腐的脂肪臭味以及令人作呕的气味,说明产生了丁酸,这是青贮失败的标志。霉味则说明压得不实,空气进入了青贮窖,引起饲料霉变。如出现一种类似猪尿味的不愉快的气味,则说明蛋白质已分解。
③ 质地:植物的结构(茎叶等)应当能清晰辩认,结构破坏及呈粘滑状态是青贮腐败的标志,粘度越大,表示腐败程度越高。
④ p H 值:p H 值(酸度)高低是青贮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p H 值在 4.0 以下的青贮饲料,质量优等;p H 值 4.1~4.3,质量良好;p H 值 4.4~5.0,质量一般;p H 值在 5.0 以上,质量劣等。
2、实验室评定
实验室评定以化学分析为主,包括测定 p H 值以及测定有机酸(乳酸、乙酸、丙酸、丁酸)的总量和构成,以判断发酵情况。测定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以评价蛋白质破坏程度。
① p H 值:在实验室评定中,可用青贮饲料试样制备提取液,然后用精密酸度计测定p H值,从 p H 值判定青贮饲料质量。
② 氨态氮:氨态氮与总氮的比值是反映青贮饲料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分解的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蛋白质分解越多,意味着青贮质量不佳。从氨态氮判别青贮饲料质量的标准可参考表 l-3,本项目最高得分 50 分,最低得分为负 10 分,其得点数将与有机酸得点合并,进行综合评定。
③ 有机酸含量:有机酸总量及其构成可以反映青贮发酵过程的好坏,其中最重要的是乳酸、乙酸和丁酸,乳酸所占比例越大越好。本项目的差别标准参见表 1-4,可以按乳酸、乙酸、丁酸所占比例分别评分,再将 3 项评分加在一起计分。
④ 综合评分:将有机酸评分和氨态氮评分结合,规定两者各 50%。具体方法是,将有机酸得点数除以2,可得到有机酸的相对得点;再将有机酸相对得点与氨态氮得点相加,即可获得总得分。综合得分包含了青贮饲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两方面的信息,其得点与青贮饲料质量的关系如下:0 分~20 分极差,21 分~40 分差,41 分~60 分可,61分~80 分良,81 分~100 分优。
五、注意事项
1、压实:使用大型铲车昼夜压,边收割边压实。青贮原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以65%为最佳。
2、封死:使用青贮专用的塑料布,使用轮胎压实,边角用泥土等压实,防止漏气,每个边角都应该封死。从青贮制作开始到密封应该控制在最短时间,以减少耗氧时间。
3、青贮时间:需经45d以上的贮藏、发酵、成熟,方能取用。
4、取料:从窖池的一端开窖,自上而下切面取用,建议使用取料机,切面整齐二次发酵低。清除上层和两边霉变的部分,控制二次发酵。
六、总结
原始含水量 | 60%~70%,65%最佳 |
干物质 |
32~35% |
粗蛋白 | 7.5%以上 |
淀粉 | 25%以上 |
中性洗涤纤维 |
45%以下 |
酸性洗涤纤维 |
25%以下 |
留茬长度 |
15-20cm |
粉碎长度 |
1-2cm |
青贮时间 |
45d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