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禾营养2017北方牧场冬季管理新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28 文字:||

  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在-1℃~8℃,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在-6℃~-8℃,东北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30℃以下,而奶牛的适宜温度为5~21℃,因此,冬季牧场管理重点工作是预防或减轻冷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具体包括牧场各环节温度控制、牧场管理措施、日粮营养调控、预防冻害等工作。

  1、各环节温度控制

  (1)牛舍温度:一般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2℃~14℃,怀孕奶牛与泌乳奶牛最适宜的温度为16℃~20℃,泌乳奶牛舍温高于24℃或低于-4℃,则产奶量减少;犊牛最适宜的温度为35℃~38℃。

  (2)饮水温度:冬春季奶牛饮水温度控制在8℃~15℃,奶牛和冷水会增加热能的消耗,饮用低于8℃的冷水,产奶量就会有明显的降低。犊牛饮水温度以35℃~38℃为宜,饮乳温度以35℃~37℃(初乳37℃~39℃)为宜[1]。

  (3)牛奶冷却及储存温度:挤奶结束后2小时以内冷却到4℃以下;制冷罐储存温度保持在4℃,储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奶罐车运输全程温度控制在4℃以下。

  (4)挤奶设备消毒温度:预冲洗时清水温度在38℃~43℃,碱洗时碱洗液开始温度为70℃~80℃,酸洗时酸洗液开始温度为33℃~43℃。

  (5)冻精解冻温度:冻精解冻时,水浴温度为35℃~36℃。

  2、牧场管理措施

  (1)牛舍:各牛舍与奶厅门窗要做好防风防寒处理,有条件可增设取暖设施,保持舍内温度。防水防滑,降低牛舍湿度(<60%),适时通风,排除氨气。及时清理粪便,尽可能少用水冲洗牛舍地面,定期用干锯末等将牛舍地面吸干并清扫,必要时在牛舍地面铺洒生石灰,既吸潮又起到消毒效果[2]。

  (2)供水系统:检查加固牛场供水系统。对暴露在外的供水管道、水龙头等进行防冻包裹处理;临时供水管道不使用时应将管道中的水放净,以防供水管道冻裂。

  (3)水槽:对饮水槽进行加热,新产牛产后灌服及犊牛饮用水均用温水。

  (4)卧床运动场:卧床及时补充稻壳或沙子保持牛体卫生,没有卧床的牛场应储存足够的褥草,在牛只躺卧的牛棚铺垫足够厚的褥草。运动场要进行平整旋耕,及时清理粪便或将牛粪铲平,防治硌伤牛蹄。

  (5)奶厅:水泥地面应做好防滑处理,如铺设橡胶垫等。

  (6)产房:铺设足够褥草并及时更换,保证自由饮用温水及采食新鲜日粮,做好产后护理。

  (7)犊牛管理:新生犊牛安置在保育舍(暖房)中,提前做好浴霸和暖棚的检修和试用,犊牛岛必须使用褥草垫料,及时清粪保证干净干燥。断奶犊牛运动场四周安装挡风板,犊牛躺卧地应铺垫褥草,保障犊牛温暖过冬,减少肺炎发病率。

  (8)干奶牛管理:确保干奶牛舍干净、干燥和舒适,保证充足的温水,对漏奶牛只及时护理,避免乳头冻伤和乳房炎的发生。

  (9)配种:为保障配种受胎率,输精时精液要注意保温,输精要快。

  (10)库存:做到先进先出,加强饲料巡视,防止由于积压时间过长或库房漏水而导致饲料质量下降或出现黄曲霉毒素超标情况的发生。露天码放的饲料,要求离地码放防潮,同时做到防雨、防风。青贮饲料做到现取现用,以防结冰

  (11)车辆:对TMR车、拉料车、奶罐车等车辆做好防冻处理,及时更换防冻液。

  3、日粮营养调节

  冷应激条件下,奶牛消耗自身能量用以维持体温,因此冬季奶牛日粮中必须增加能量饲料的添加量(增加10%~15%)。据刘德芳等(1998)研究报道,在-20℃时奶牛为抵御严寒要多消耗32%的维持能量,在-30℃时要多消耗37%的维持能量[3]。王洪荣等(2009)研究认为,为提高饲料中能量水平,增加精饲料比例和添加脂肪均有弊端[4]。建议在奶牛日粮中加入过瘤胃脂肪,或添加过瘤胃葡萄糖以保证奶牛能量供应。

  适当增加日粮中钙、磷、食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寒冷季节奶牛易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E,要重视这两种维生素的添加,其喂量可提高1倍,或饲喂过瘤胃维生素以保证奶牛维生素需要量。TMR日粮干物质控制在53%~54%范围内,要求在室内制作,减少在室外暴露时间,以防冻结。

  4、预防冻害

  低温高寒天气易对奶牛造成冻害,使其乳头冻伤,严重的会影响牛只正常生存。泌乳牛发生冻害会导致产奶量下降,性机能减退,甚至不发情,降低受胎率。犊牛发生冻害则会患上风湿病、关节炎、拉稀等疾病。

  牧场可通过保证牛舍保暖,在入冬前提高日粮能量水平,为奶牛补膘以提高奶牛自身对寒冷的抵抗力;入冬后,及时给奶牛修蹄,增加光照并加强运动;科学挤奶,保障适宜的药浴液浓度,药浴液中要有足够的碘和甘油,药浴要充分彻底,防止乳头冻伤;做好奶牛体清洁,增加刷拭牛体次数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5];购置一些专门用于奶牛防冻保暖及保健的产品,例如奶牛乳罩、犊牛防寒保暖马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