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饲料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随着翻出动物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粗饲料需求量迅速增加,但由于粗饲料品质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发挥,为满足反刍动物生长对粗饲料的需求,发掘优质粗饲料代替劣质粗饲料及谷类饲料对当前反刍动物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大豆皮是大豆加工的副产品,作为谷物类饲料及其他粗饲料替代品在反刍动物及其他动物日粮中应用效果很好,国外应用相当广泛。
大豆皮的饲用价值大豆皮约占大豆总重的8%,大豆体积的10%,主要成 分是植物细胞壁和植物纤维。由于大豆加工工艺、豆粕生产标准及设备选择不同,大豆皮的营养成分差异很大。,大豆皮粗蛋白质11% 一18%,粗纤维25%~36%,NDF 44%一62%;但木质素含量低,仅为2%左右,这就使得大豆皮具有较高DM和纤维消化率。据报道,大豆皮干物质27h尼龙袋消失率达到90.3%,36~48 h可完全被“消化”。大豆皮细胞壁的消化率为95%;而消化速度为0.062—0.075 h。奶牛体外消化试验表明,大豆皮干物质和细胞壁潜在可消化组分比例分别达到92%和89%,消化速度分别达到0.072h和0.063h。大豆皮产奶净能值(6.11 MJ/kg)低于玉米(7.95 MJ/kg)(NRC,2001年),大豆皮含淀粉l4%左右,明显低于玉米(75%)。在饲料中添加大豆皮还可减少因瘤胃pH值下降引起的反刍动物代谢病问题,形成有利于微生物发酵的良好的瘤胃内环境,增强瘤胃消化机能。
由于加工工艺或设备不同,大豆皮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比较大,在选择饲喂大豆皮时应注意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科学配方,切不可盲目参考一些资料的营养数据。生大豆皮中含有较高的抗胰蛋白酶因子,会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及生长性能。由于加工工艺有冷脱皮、温脱皮、热脱皮几种,使用前应确认大豆皮是否经过加热去除了抗营养因子。如果是生大豆皮,必须进行加热、蒸煮处理以去除其抗营养因子。
大豆皮体积大,密度比较小,直接饲喂有可能因动物呼吸或刮风而被吹走,可以拌水饲喂或与糖蜜等混合制粒。有关大豆皮不同饲喂形式的饲喂效果方面的试验结果还不一致。大豆皮纤维含量高,但由于大豆皮纤维易消化,过瘤胃速度快,一般不提倡单独作基础日粮饲喂,应与其它干草混合饲喂,以延长过瘤胃时间。
我国是大豆生产大国,大豆加工能力逐年增加,而且随着市场对优质豆粕需求量的增加,大豆皮的产量可观。在有条件地区,将大豆皮粉碎、湿喂或加工成颗粒替代适量的谷物类饲料与其它粗饲料同时饲喂反刍动物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