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疫病防治全过程(详解二)大肠杆菌

发布时间:2017-09-12 文字:||


  大肠杆菌是犊牛疫病其中一种。犊牛大肠杆菌病又叫犊牛白痢。是由于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犊牛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病急、病程短、腹泻、脱水、衰竭和败血症,病原性大肠杆菌对畜牧业完成的损失日益明显。

  【病因】大肠杆菌分为病原性大肠杆菌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生化特性的方面没有区别,但抗原性是不同的,使犊牛治病的多带有K99抗原,能产生内毒素和肠毒素,内毒素能耐受高温,100℃需要30分钟才能破坏;肠毒素分耐热和不耐热性。不耐热性的抗原性,60℃10分钟即可破坏;耐热性的抗原性,须60℃以上、较长时间才能破坏。 在牛出生后10天内多发。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污染源,通过粪便排出病菌散布于外界,污染水源、饲料以及母牛的乳头、皮肤过哺乳用具。当犊牛哺乳、舔食或饮水时,经消化道感染。此外,也可经子宫内或脐带感染 。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犊牛在冬春舍饲期间多发,在没有及时吃到初乳、饥饿、过饱、饲料不足、比例不当或突然改变,可诱发本病。而舍内通风不良、气候剧变、饲养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加快本病流行的因素。

  [症状]犊牛潜伏期很短,仅几小时,根据症状和病理可分三种类型。

  1.败血型 常侵害1~14日龄的犊牛,一般存在局部感染。犊牛表现发热,精神不振,虚弱,心动过速、脱水。可视黏膜充血和斑点样出血。间有腹泻,常于症状出现后几小时到一天内急性死亡。有时未见腹泻即归于死亡。死亡率高达50%~80%。只能从血液和内脏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2肠毒血型 较少见。21日龄以内的犊牛可发病,以7日龄以内的犊牛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70%~100%。常表现突然死亡,如病程稍长,可见典型中毒性神经症状,先是不安、兴奋,后是沉郁、昏迷、死亡。死前多有腹泻,由于大量大肠杆菌产生的肠毒素被吸收,所以,没有菌血症。

  3.肠型 病初体温升高达40℃,几小时后出现拉稀,体温降到正常,粪便开始粥样、黄色,后为水样、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及泡沫,有酸败味,病后期肛门失禁,有腹痛,用后蹄踢腹,病程长的,可出现肺炎及关节炎,如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不死的病犊,恢复缓慢,发育迟缓,常伴有脐炎、关节炎或肺炎。 败血症和肠毒血症死亡的病犊常无明显病理变化,肠型的病犊尸检可见胃有凝乳块,黏膜充血、水肿,覆有胶状黏液,皱褶部有出血,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肠黏膜充血、出血,部分粘膜上皮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肾苍白,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粘稠绿色胆汁,心内膜有出血点,病程长的有关节炎和肺炎病变。

  【防治】

  本病通常来不及救治。在治疗上可选用抗生素、磺胺药,如氯霉素、土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脒、呋喃唑酮,并对症治疗,可用活菌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等。犊牛还可灌服药剂来调整胃肠机能,其配方为葡萄糖67.53%、氯化钠14、34%、甘氨酸10.3%、枸橼酸0.81%、枸橼酸钠0.21%、磷酸二氢钾6.8%。称取上述制剂64克,加水2000毫升,即成等渗溶液,喂药前停乳2天,每天喂2次上述溶液,每次1000毫升。

  控制本病在于预防,对怀孕母牛应加强产前产后的饲养和护理,犊牛应及时吃到初乳,饲料配比应适当,误食牛饥饿和过饱,断乳前后饲料不要突然变更,冬春季做好保暖通风工作及清洁卫生工作。定期消毒,病菌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不强,50℃15分钟即可死亡,一般消毒药均能很快将其杀死。